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教育 > 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2017年03月27日 11:04:03 访问量:1295

坚决对校园欺凌说不

                                                                                                                                          来源: 山西晚报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一位家长近日在网上发文,称孩子遭同学“霸凌”,事后出现“急性应激反应”,质疑校方处理不当,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12月14日,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太原警方打掉一个利用欺凌手段,强迫太原在校学生缴纳“保护费”的恶势力团伙。
  孩子终将会长大,让他们在对抗与和解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沟通交流,是成长的必修课。但如果这种对抗被一种“欺凌”或“暴力”替代,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案例回放

遭恐吓挨拳脚

  在校生被收“保护费”3个月里无一人报警

afdef66923a1cdc950188be96e1dc1ce.jpg“学校里的孩子没有敢报案的,要不是这个团伙猖狂到在校外抢劫,警方也很难掌握到这条线索。”一名办案民警说。
  11月13日,18岁的受害人吴某正在南屯村一网吧上网时遭到抢劫。抢劫团伙有10余人,以同样18岁的王姓男子为首。因为寡不敌众,吴某在被对方拉到网吧外暴打后,被抢走身上仅剩的7元钱。此外,王某还要求吴某定期缴纳600元“保护费”。案发后,吴某选择报警。
  “我不是唯一的受害者,那些学校的学生不仅经常被打,还得大量交钱。”报警时,吴某的一句话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经查,今年9月以来,王某纠集一些中学辍学人员和不学无术的在校生,经常在南屯、新庄附近殴打年龄较小的在校学生,寻衅滋事并敲诈勒索钱财。因为此案件发生在校园周边,受侵害者多为中小学在校学生,且不法分子纠集多人恃强凌弱,多次实施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及周边安全。然而,在长达近3个月的时间里,众多遭遇王某等人霸凌、欺负的在校生竟无一人报警。
  鉴于此团伙给周边学校带来的恶劣影响,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组织警力展开调查走访和布控抓捕工作,12月2日至7日,将王某(男,18岁,平遥县人)、刘某(男,18岁,太原市人)、李某(男,17岁,太原市人)、赵某(男,17岁,左权县人)抓获。
  经查,犯罪嫌疑人王某自幼习武,中专辍学后纠结社会闲散人员刘某、李某、赵某等人,流窜于万柏林区长风西街附近的中小学校周边,通过打架滋事、欺凌弱小的方式树立威信,多次敲诈勒索、抢劫在校学生以获取经济收入。同时查明,王某还通过QQ对外宣称自己会武术、是“黑社会”大哥,以“不给钱就打断腿”“不入伙就打残”等言论,暴力胁迫某中学学生张某(男,14岁)、周某(男,13岁)等多人,分别收取三百至五百元不等的“会费”,用以加入其组建的“摇头部落”社团。在此期间,王某还强迫“入会”学生参与抢劫、敲诈勒索犯罪行为。目前,上述人员已被刑事拘留。
  利用欺凌等暴力手段侵害在校生,以王某为首的团伙并非个例。今年12月4日,朔州市平鲁公安分局在掌握相关线索后,走访百余名受害者及目击者,抓获犯罪嫌疑人贾某。经查,今年以来,贾某对8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威胁、殴打,抢劫3000余元

事件延伸

  欺凌 闹着玩可能影响人一辈子 基层民警:执法有时“力不从心”

采访中,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上述案例既“普通”又“特殊”。
  说“普通”,是因为校园欺凌事件现如今并非“新鲜事”。记者在百度搜索,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相关检索就达到150万条之多。说“特殊”,是因为这两起案件中,校园欺凌行为在二人肆无忌惮的“升级”中,最终发展为严重的犯罪行为。
  那么,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它与嬉笑打闹之间有没有明显界限?
  根据今年4月份国务院《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校园欺凌”即“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按照校园欺凌问题权威专家界定,同学纠纷、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三者是渐进的过程。校园欺凌也叫霸凌,它强调自觉的、故意的、重复的攻击行为、操纵行为或排斥行为;偶发的同学之间的恶作剧、开玩笑不是重复的、故意的、自觉的,一般不认为是校园欺凌行为,就是一般同学间的纠纷、矛盾;校园暴力通常比欺凌造成的伤害程度深,一般来说违反行政法或者行为主体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但实际上已经造成轻伤以上的伤害或者财产比较重大的损失。

bb26c9ae5f7c7238d3eadd3af415eac0.jpg警方介绍,在校园欺凌过程中,其最大的危害就是影响到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形成,受害者往往会消极自我认知,缺乏自信,自我评价比同龄人逐渐偏低。这种自信心、自尊心的影响有时会伴随一生,严重的会产生自杀和报复社会的倾向。而施暴者有盲目的优越感,缺乏理智,脾气越来越暴躁易怒,严重的会造成心理扭曲、变态,形成成年后的不良心理状态,有的会诱发犯罪。加之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没有发展出足够的同情心和控制力,因此校园欺凌事件和冲突的后果,特别是对受害人的心理伤害巨大。“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也接触过一些类似校园欺凌的报警,但此类事件不像校园暴力那么明显,例如没有殴打,没有严重伤害等。”参与办理王某案件的一位基层民警告诉记者,因为缺乏相关法律依据,此类事件警方即便想执法也有些“力不从心”。据悉,在反校园欺凌领域,中国相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距离较大。目前,我国针对校园欺凌立法上仍是空白,但随着此类事件的不断增多,国家对打击“校园欺凌”行为也越来越重视。

家长做法

孩子出现这些状况 家长就要留心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多项措施,要求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执法机构、教育机构强化相关措施以外,父母也是反校园欺凌的一个重要环节。从以往的统计情况看,“欺凌者”在家庭教育上均存在缺失。在单亲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校园暴力易发、高发,意味着应该切实补齐家庭教育短板。而“受欺凌者”也普遍与父母之间存在“不信任”“沟通少”等情况。
  孩子的行为会因为校园欺凌而发生改变。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行为,父母就要格外留心,因为这意味着孩子有可能已经遭受到了校园欺凌:不愿意去上学或者参与学校活动;从来不谈论自己的朋友;物品经常性丢失又找不出理由;衣服经常破损;看起来常常害怕又焦虑;情绪越来越不稳定,常常哭泣;学业成绩明显下降;体质下降,晚上睡不好;对自己的看法越来越负面。

父母要支持孩子 但不能反应过激

许多父母发现了这些端倪,气势汹汹地跑去质问孩子,并且扬言要为孩子报仇。这种表现虽然是出于一片爱子之心,但很可能让已经遭受到校园暴力的孩子更加害怕和担忧。因为校园欺凌者往往威胁孩子“如果你告诉了父母、老师,我就会……”,而家长又不能时时刻刻都在学校里保护孩子。同时,家长的过激反应,可能会让已经遭受创伤的孩子的精神健康更加遭受打击。
  为此,家长的正确做法是:

当孩子怎么也不肯告诉家长时,家长应当继续保持冷静,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决定。如果家长觉得问题不是那么严重,可以先不做任何行动,继续以温和、关切的态度与孩子相处,耐心等待孩子开口;如果家长觉得问题很严重,或者家长自己很担忧,建议直接联系学校了解情况,安排心理咨询师或孩子信任的其他成年人与孩子交流。

 

当孩子告诉家长他在学校被谁欺负了,这时有了足够的信息,家长就可以判断孩子遭受的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如果很严重的,比如死亡威胁或者校园暴力已经影响到孩子的身体或者精神健康,家长应当告诉孩子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件,家长必须要立刻汇报给学校,甚至警方,来保护孩子的安全。如果不太严重的,比如同学之间的推搡,家长应询问孩子想不想要家长出面解决。如果孩子说想,家长可以联系学校,说明情况,表示愿意与学校和霸凌者、霸凌者的父母一同和平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说不想,家长也应当尊重孩子的意愿,以盟友似的态度告诉孩子作为家长的你,永远都支持他。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简单的面对校园霸凌的办法,例如大声地对校园霸凌者说不,不理会校园霸凌者的嘲讽和侮辱,躲开有校园霸凌者在的地方,鼓励孩子自己去跟老师报告。
  总之,家长与孩子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一同对抗校园暴力。

评论

共同构筑反校园欺凌防火墙

****继北京一名小学生遭遇校园欺凌引发广泛关注之后,昨天,太原公安万柏林分局通报:太原警方打掉一个由多名辍学人员和不学无术的在校生组成的、强迫在校学生缴纳“保护费”的恶势力团伙。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校园欺凌事件,有许多在暴戾程度、行为性质上都十分严重、恶劣:殴打,捆绑,烧、烫伤,甚至于使用管制刀具、拍裸照、敲诈勒索等。比如太原破获的这起专事校园欺凌的恶势力团伙案件,就多次实施敲诈勒索、抢劫等犯罪行为,且被欺负的学生无一报警。校园欺凌事件何以如此猖狂?这,正当成为引起全社会反思的契机,以图消弭校园欺凌于未萌。
  对校园欺凌事件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其成因是多方失责的结果: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缺位、社会教育失当。
  在孩子的人生成长过程当中,家庭教育无疑是至为紧要、奠基性的第一步。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打底,当孩子步入校园及至走向社会的时候,虽未见得就一定优秀,但通常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更不会成为校园里人人厌恶恐惧的 “小霸王”——如小树既直,其至长成,欲令其曲而不可得。反观那些成为“问题少年”直至辍学的孩子,要么本身就出自“问题家庭”,要么就是被疏于管教、放任骄纵,打小就埋下了祸患的种子。古人释“育”为“养子使作善”之意,在这些孩子身上,有“养”而少“育”乃至无“育”,差不多是他们的共性特征。
  在学校教育的环节,教书育人、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是教者的职责所系。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初步形成,这个时候,十分需要教育者加以正确的引导。这样的引导当中,德性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的指向,其实都在于让孩子认知并养成真、善、美的良好品性。德行在先,知识在后,“余力学文”,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了几千年的教育传统。但在当前应试教育当道的大背景下,重教书、轻育人,却成了学校教育的普遍倾向。我们可以说,在有在校生参与的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地方,育人的教育在相当程度上都是缺位的、失败的。

  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相比较,社会教育的概念和作用影响,在大众心目中相对都要模糊得多。但认识模糊,却并不等于它地位轻微。事实上,论及对今天青少年心性成长的影响,来自于网络、出版物、影视作品等其他大众文化教育设施的冲击,在孩子们的某一个成长阶段,似乎作用都要来得更加显著。这方面一个极端的案例报道是,某地的两名小学生模仿动画片里的情节,把同学绑在树上点火烤而致其重度烧伤。这些媒介中隐含的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令人不觉的。近朱者赤,近火者焦,谁能否认,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坏孩子”所崇尚的“暴力美学”“强权即真理”,与失当的社会教育毫无瓜葛?
  这样看来,防止校园欺凌,构筑起能够保护每一个孩子的校园安全防火墙,路径其实已经清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家庭、学校、社会各司其职、形成合力。而关键的关键,则在于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只有各方一步步用行动去改进,校园欺凌现象才可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治理。

如何预防校园欺凌,应对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

2016-07-16 唯爱一萌

1、给孩子的穿戴和学习用品尽量低调,不要过于招摇。
  2、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去挑逗比较霸道和强悍的同伴;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解决。
  3、教育孩子上下学和活动时尽可能结伴而行;独自出去找同学玩时,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4、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5、教育孩子,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也没有什么关系。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或网络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或是被欺负者并未因此而担惊受怕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如果情形继续,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8、如果遇到校园欺凌,首先可以大声警告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会受到法律纪律严厉的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幼儿园的儿童可以说:你为什么打我,你这样做是坏孩子。)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大声告诉周围的老师同学关注欺凌者的行为,二是欺凌者大都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心虚,洪亮的声音可以起一个震摄作用。如果对方还是继续欺凌行为的话,应适当自卫,而不是忍受挨打。

自卫的原则不是以暴制暴打回去,而是同样起一个震摄作用,以行动告诉对方我们不是软弱可欺的。一般欺凌者都欺软怕硬,若看到欺负对象奋起反抗,多会心虚停止攻击行为,而如果被欺负者默默忍受,反而会让他更加得意忘形,从而持续攻击行为,直到达到目的为止。如果反抗后对方仍未停止攻击,应该在自卫的同时大声呼救求助,并且寻找机会逃走,保护好自身安全是最重要的。
  9、如果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当他在公共场合受到一群人胁迫的时候,应该采取向路人呼救求助的态度,这种办法会免去一些麻烦。真正等到事情发生之后,到了一个封闭场所里面就比较难办了。如果呼救或者反抗的话,可能会遭来更加激烈的一些暴力。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唯一的就是麻痹对方,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其言语中找出可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同时获取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寻找机会逃走,而不是准备在那儿忍受一切。

受到这种暴力以后,很多人都是被威胁报案的话会受到报复,但还是应该告诉孩子,碰到这种事情一个是不要沉默,再一个是不要再以暴易暴,要以法律的方式来解决。

下载.jpg10、事情发生后,父母有必要保持冷静,并把发生的情况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严重的暴力行为应以法律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

 

                                                                                                                                                                                                                                                  

           2 2 生命的天空里,有风和日丽,也有云遮雾障。不是每轮艳阳都暖人,不是每片乌云都下雨。既然预知不了命运的走向,那就踏实过好每一天;既然左右不了天空的变幻,那就悉心装扮内心的净土。请相信:珍惜了,才能最终拥有;付出了,才会取得收获。

编辑:赵自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电教 青海省教育厅 青海电教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教育部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ICP主体备案号青ICP备19000967号
网站备案号 青ICP备19000967号-1
联系地址:青海省循化县黄河路 1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