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长信箱 > 积石小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材料---张龙

积石小学新课程改革经验总结材料---张龙

2009年12月01日 21:14:41 来源: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访问量:871
 
 循化县积石小学是青海省电教实验学校之一,是“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中西部现代远程扶贫示范工程项目“教学示范点”,是全国优秀(示范)家长学校。我校自2004年秋季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学校按照县教育局教研室的具体安排部署开展了课改尝试工作。课改在我校实施将近5年,现将5年来在新课改方面探索、积累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为尝试课改铺路架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有效开展新课程尝试工作,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形势的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观念上加强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全体教师均自觉地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每学期都有县级以上培训达28人次,学校培训50多次。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根据边学习、边实验、边提高的思路,学校制定出了详细的培训计划,争取做到人人参与培训,不培训,不上岗。逐步形成了一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良性循环的培训机制,同时结合培训、实践,引导教师写心得、写反思、写总结。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主阵地作用,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等集体研讨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教学氛围。八学期以来我校教师共上了180多堂新课型展示研究课,写了100多篇课改心得体会和论文。石琼、马建萍、张燕、马秀珍、马莉、马海云、杨玉萍老师是我校课改骨干教师,她们把新的教学理念贯穿到每一堂课中,组织运用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她们的课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评的场面屡见不鲜,课堂洋溢着欢快、乐观向上的气氛。石琼老师参加了全国讲课比赛,马建萍在全县编写优质教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二)组织健全,提供保障,为课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教导处统筹安排学校课改实验工作,并落实责任,课改老师具体负责实施。各教研组共同参与,组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课程改革的合力,使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师资配备上我们对实验年级予以适当照顾,聘用有特长的骨干教师。实验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8岁,他们中既有学科骨干教师,又有教坛新秀,80%以上的教师在各类比赛中获过奖,大家肯钻研,有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能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服务于实践,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丰富和多元化,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学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特别是本学期初校班子面对课改浪潮,深知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对课改的重要性,20073月领导干部带动借款集资5万元,构置模式一设备(电视机、DVD)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班班通”,还挤出资金2万元组建了电子备课室等。极大地缓解了我校因设备紧缺而造成课改教学滞后的现象。为便利教学依然为课改年级办公室配置了电脑、VCD、电话等,同时提高计算机房、实验室、语音室等专用教室的利用率,尤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宽带网优势掌握课改前沿动态,使学校内能利用的设施全面服务于课改。学校也以此为载体,培养了一批能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课改水平,同时也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提高。

(三)课程改革以来的主要做法。

1)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为减轻老师不必要得负担,我们实行了“新的备课方式”(五备
〈课标、教材、学生、方法、新科学知识〉、过三关〈个人钻研、集体研究、熟悉教案〉) 同时把“集体备课”(四定〈内容、时间、地点、主备人〉一参〈领导〉)作为了重要的教研活动。为保证实施,学校特制定了,“新的备课方式”及“集体备课”制度。每学期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同年级教师研究选择23课时教学内容,进行集体备课,倡导资源共享,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取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教案,并及时以课后记、评课反思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

2)以校为本,突出教研。
   
学校是课程实验的最基本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队伍,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采取分科研教与协作教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科教研流程为:集体备课、课改培训、多媒体培训、评课,并做到订时间、定内容,同时注重了评课。原则上规定本周的优质课或新课型展示课,必须在当周评议。教师们,开诚布公的说优点、亮点、成功点,同时也直言不讳探的说欠缺、不足、失败,也有谈自己想法、教法,探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帮助讲课教师走出狭隘的封闭性的小圈子。总之,教师们研讨热烈,教研氛围浓厚,确保了课程改革的实效性。教师通过参与备课、听课、评课,正一步步走向广阔的新课程天地。四年来,我校教师进行集体备课700多节次,课例研究150人次。其中韩怡芬老师还代表循化县在全省课程改革讲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尤其值得一提的时是,三年级语文老师郭玉萍,在课改形势的感召下,积极参与课改学习、研究,努力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把课改理念通过课堂慢慢转化为教  学行为。多年来,在局教研室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经过多次“磨课”,后通过比赛,在全县上了一堂观摩示范课《翠鸟》,受到了全县小学教师广泛的肯定与好评,同时在全校范围内起到辐射、带动作用,掀起了学习课改新理念、新方法的高潮。

与此同时,每学期每位教师撰写8篇“教学后记”,全校教师共累计撰写教学后记5230多篇。

其次协作教研,由校领导主持定期不定期召开课改教务例会。研究典型案例分析、困惑与对策。交流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教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控。

再次,创建“请进来、走出去”再反思、再实践,争做反思性教师的平台。

充分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上学期请西宁市虎台小学3名骨干教师,给我们上了三堂生动的示范课,他们结合自身特长及我校没有多媒体教室的实际,因地制宜的选择了两节作文课,通过观摩,在教师中引起极大反响,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学生,同样的内容,同样的资源,为何人家能充分的创造性的利用,而且驾驭自如。通过研讨、交流,使我校老师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同时深受启迪......。与此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县局举办的观摩课培训和比赛,在此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锻炼自己,反思自己。
   
四)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加强引导,培养合作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低年级的合作又往往流于形式,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在意义,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培养组长 :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活动最佳主持人是关键。我们便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小组长,小组长的确立也一改过去教师指任的办法,由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恰当引进竞争机制,每两周评议一次组长。实践证明,这些小主持人有威信、有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合作调控。

2、注重倾听: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自己,但最欠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注重“听”的能力培养。具体做法是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听”的激励性语言。如“××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等,相信长期坚持课堂上“听”方面的表扬激励,学生自然就会对“听”引起重视。

用专项训练,培养“听”的习惯。即听优点、听缺点、听异同。   用日常生活,强化“听”的意识。传口信、布置“听”的作业(如布置“听故事”、“听广播”、“听新闻”的作业,讲讲记住哪个词语,哪个情节等)。
  3、培养意识:合作习惯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并非几个月能完成的。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培养、渗透。如在教学组织语言中经常用上:“你们是怎样合作的?”“你们小组有什么合作的好方法?”等,努力让学生学会全员参与,树立共同合作的意识。

五)以人为本,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轨迹都值得教师去关注。

一方面,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在课堂上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课堂外悉心观察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并有的放矢的采取教育措施,努力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另一方面,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的成长档案袋,较全面地记载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一份精致的作业,一件得意的作品,一张获奖的证书,一份调查报告,一条反映学生在家庭社区表现的信息;老师的寄语,同学的评价,……一一收录其中。学生在感受成功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并不断激发起更强烈的进取欲望。档案袋成了学生成长的加油站,助燃剂。课改年级教师每学期向学生家长发放4次学生量化评价表,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强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了解,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
  (六)尝试评价。
  目前,最让教师困惑的就是评价机制将如何改革?但我校要求教师树立“课堂教学改革不应被评价牵着鼻子走”的观念,更不能你评什么,我教什么。我们以一个崭新的观念尝试评价。即“考试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A、对学生的评价:鼓励性评价语言。赞美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教师以“期待效应”,“激励语言”评价学生,能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害怕心理。我校每班都设立有各种“星级”日常评价机制。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结合。如果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学生成绩恐怕不科学。考试成绩也以得几颗星的方式出现,教师对每一学生的拼读作具体记录,以便与几次考试结果作对照,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而多次参与考试的过程,正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

    B、对教师的评价:初步使用:原有评价体系+五维评价(家长满意、学生喜欢、同事佩服、领导称心、自我认同),并在以后的实践中逐步完善。

总之,虽然课改实验进行了短短的五年,但是,它给我们学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效益是多方面的。

二、取得的新成就。                

1、课改,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纷纷感到,课改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过去的知识经验、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技能都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摆在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在形势“逼迫”下,刻苦学习、努力实践已渐渐成为每个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而在不知不觉之中,教师们的观念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许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后记中记录下了自己思想的轨迹。

2、课改,使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

课改以来,我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在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活动中,教师们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研讨。他们从未像今天这样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讨论得津津有味。在同学科教师加强交流的同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频繁。在教学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之间毫无保留的精诚合作。这不仅体现在每周固定的教研活动中,更体现在每节课的课前和课后。每节课前教师们都要共同商讨教学策略和教学措施、教学技巧等,每节课后,都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会诊”。不少教师在业余时间,还经常通过电话、上网等方式探讨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正如有的教师所说的那样:过去是要我研究,现在是我要研究。特别是“课改探讨”“评课”活动中,所有教师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而这些活动的开展,又进一步有力地营造了声势,将我校的课改工作推向新一轮高潮。

3、课改,使我们的课堂焕发了新的活力。

随着课改理念不断融入课堂,我校的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⑴教师的角色在换位转变。他们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转向现代教学的促进者、学习者、发现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使教学过程由教向学转化,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课改使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了,处处充满朝气。在课堂上孩子们常常高高举起小手,不约而同的喊着:“老师,让我来;老师让我说;我觉得他读得很流利、生动;他说得很棒,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孩子们发自肺腑的语言充满着课堂,洋溢在校园,展现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中。石琼老师的班队会课上,学生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编排节目,从身边的小事着手,把小学生日常安全教育有声有色的贯穿到寓教于乐的小品节目当中,使孩子们兴趣盎然,收益非浅。⑵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在转变。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已经“风景不再”。教师们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结构也在改变。过去的封闭式教学已完全被开放式教学所取代。教师特别赏识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往往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问题,再从不同角度总结问题,培养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听课,我们发现教师们精神状态非常饱满,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较强的改革意识。无论是课程资源的二度开发,还是对教学中生成性内容的处理,抑或是对学习对象的多元化评价,教师们都能较好地体现出了新课程的理念。

三、课改以来成功的经验。

(一)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所转变。

通过全体教师五年多的艰辛努力,我校在课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教师教学行为有了质的转变,在深刻领会本次课改精神的前提下。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起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的作用。转变以往课堂中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生互评的场面层出不穷,师生各展异彩,整个课堂活起来了。教师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激励性语言时常挂在教师嘴上。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鼓励作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角色转变明显,逐步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迈进,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韦瑄老师的科学实验课上,大多数学生争先恐后地跃跃欲试,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师生亲密无间的合作,学生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使抽象的热空气知识变的具体、形象、生动。从而使学生感受深刻,趣味无穷,意犹未尽。通过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探索、追求,我校的声誉日益提高,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好评和良好的口碑。许多家长对我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中肯的评价,他们说:“积石小学教师的工作责任心强,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到位,班级工作扎实有效。特别是近几年来教师的教学方法大有改变,以前我们的孩子动不动就说‘不想上学’, ‘读书没意思’。这几年来孩子们却高高兴兴上学,开开心心回家。学校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多,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令他们迟迟不愿回家。还有学校对孩子们发放的量化评价表,及时记录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对他们的促进作用特别大,很受鼓舞。听说现在的教育注重孩子们的个性成长,课堂上让他们自主学习。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这样就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很好,我们家长应该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才对呀!”正因为这样许多基层的家长也不惜一切代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积石小学读书。

(二)课改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课改使我校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评价工作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观。学生由原来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种模式的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由教学型向教研型转变,作反思性教师。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转变。课堂中教师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努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进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活中学习。经过不断努力,我校的各科成绩得到不断提高。在全县统考中连年名列前茅,每年我校教师进行“送教下乡”活动,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本学期马秀珍、韩芬澜教师到道帏、尕楞双语区进行送教下乡,受到基层教师的热烈欢迎,博得了广大基层教师的一致好评。学校与道帏学区、积石镇学区、清水学区开展教学联谊活动。101658名基层教师赴我校观摩教学活动。同时我校的学校管理、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始终走在全县小学前列,每年教研室组织的教学检测中我校的语、数成绩荣获前三名。在全县小学中实至名归的起到了窗口示范作用。20064月我校被海东地区教育局评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继续抓好观念更新的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使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继续抓好集体学习、备课、研究,做到组织、计划落实,有检查、有评比,讲究实效。
  3、加大课题研究与校本教材开发力度。

4、夯实基础,大胆创新。

5、继续加强课改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20081028

编辑:赵自坚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青海人民政府网 青海电教 青海省教育厅 青海电教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教育部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青海省循化县积石小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电信经营许可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ICP主体备案号青ICP备19000967号
网站备案号 青ICP备19000967号-1
联系地址:青海省循化县黄河路 11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